许庆喜硕士今日推出著作“马来西亚砂拉越华文书法文化初探”

(古晋10日讯)“马来西亚砂拉越华文书法文化初探”新书作者许庆喜硕士表示,这本书是我攻读中国西安西北大学,过了几关, 考获文学硕士之论文。

于2020年至2021年间逢新冠疾情, 写这篇论文时,本来想前往砂拉越各地走访各位同道,寻找资料,但飞不了也走不了,只能呆在家中纸上谈兵,参考了手上许多的画册与特刊。

许庆喜硕士也有发出简单问券,但效果不佳,多数人不愿填写或介绍他人,所以在本邦书法人物方面的介绍,定有欠缺,未有名字出现在书上的同道, 是他遗漏了,还请见谅。

他说,要了解了砂拉越的历史与华文教育情况,早期书法课是华文教育的必修科或选修科,所以其与书法的推动与传承息息相关。砂拉越白人王国至英殖民时期,当时的华小国语课本就是华语,华人是以中国人自称,或称唐人(当时华人称祖藉国中国为“唐山”),他们普遍都想衣锦还乡,根本没想到会落地生根或是客死他乡。当时中国人多数是劳工和文盲,只有少数的教书先生与店铺老板或课长(当时的账房经理)识字,虽然在学校教书法课,但多数是蜻蜓点水,学生离开学校后就不了了之。所以当时的书法是应实际用途较多,譬如商家抄账,写招牌,神庙祭神。而书法用于欣赏的可说没有,生活吃饭都有问题,哪还顾得上书法欣赏。

许庆喜硕士。

许庆喜硕士坦言,在加入马来西亚之前,英国殖民统治下的砂拉越华人普遍受教育程度不高,为生计所迫南下至此,从事一些体力劳动,生活十分艰辛。那个时候,生活在砂拉越的华人仍以中国人自称,受叶落归根传统思想的影响,他们还没有融入这里,也没有想过在此落地生根。读书写字也只是为了实际谋生的需要,出于艺术追求的书法几乎是空白。

“砂拉越华文书法文化历史,早期文献资料缺乏。1989年后有书法协会的成立,才有一点材料可窥,但也非常稀少。因此,砂拉越华文书法文化发展早期的历史难以详尽描写。上世纪80年代以后,一些组织陆续成立,书法文化的材料才日渐丰富,书法文化面貌才渐渐明晰起来。”

他说,汉字与华文书法文化是连体的,要发扬华文书法文化就必须懂得汉字,要懂得汉字就必须有华文教育,有了华文教育就能传承中华文化的内涵,了解中华文化的精髓,从而更有效,正确的发扬光大。中文书法文化是汉字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,书法文化的发扬、发展离不开对汉字文化的准确把握,无论是认识并了解汉字还是学习书法文化,都离不开科学系统的中文教育。只有科学系统的中文教育,才能推动书法文化在正轨中更进一步发展,发扬光大,成为一门体现中国传统文化精髓的艺术。

“常说砂拉越是文化沙漠,从历史看到现今的情况,无可厚非。但是散落的小绿州(书画会与文化团体)还是有的;但是她们必须得到大众的灌溉,需要有耕耘者不计报酬辛勤的工作,虽然艰难,但深信日久必有收获。作为马来西亚一区,砂拉越华文书法文化的发展仍然有很大的发展空间,更难以与中国大陆的书法文化发展相比拟,但是,它好比是一片珍贵的绿洲,需要书法同好的共同努力,浇灌它,培育它,久久为功,必然会有丰硕的结果。”

他指出,这本书的前半部是讲述近百年砂拉越华文 化的历史与人物,后半部的附录是我整 理过的书法认知,包括书法史,书体,历代书法家与其代表作,还有如何正规的学习,这些是我在广州暨南大学艺术学院中国书画高研班所学到的知识,希望对书法爱好者与学生有所帮助。

此书所述是他对华文书法的一点认知, 不能代表什么,还望多多指教。接下来, 十一月份, 许庆喜硕士将在拿督陈日枝与拿督蔡文铎的总指挥下, 举办个人书画展, 为古晋中华小学第五校礼堂筹建经费, 希望大家鼎力支持, 维护支持华文教育。

许庆喜硕士以中国近代书法名家欧阳中石先生的一句话与诸君共勉:中国书法艺术的光大是自然而然的事情,你不想让它光大都不可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