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日关系进入新阶段
- 登载于 时评/专栏
♦ 国际视野/立诚
10月25-27日,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应邀率领庞大经贸代表团正式访问中国,为期三天。到达北京后,安倍先后与中国总理李克强、国家主席习近平举行会谈,在政治、外交、经济、国民交流等广泛领域达致多项协议,取得重大成果,从而进一步改善中日关系,换句话说,中日两国关系已进入新阶段。
人们不禁要问,中日两国为何能迅速改善关系,究竟是什么原因促使?
众所周知,由于受历史问题和领土纠纷影响,中日关系一度陷入冰冷状态,在这段时期,两国官方甚少交往,仅限民间少许经贸和旅游活动。不过,时至今日,国际局势起了重大变化,特别是特朗普上台出任美国总统后,推行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,以美国利益优先,对外国物品进口加 征关税,破坏国际规则,也严重违反日本一贯的多边和自由贸易的政策,虽然日美有军事同盟关系,但在损害日本经济核心利益问题上,日本是不会跟着美国走。
要知道,日本虽是世界第三经济大国,只拥有1.27亿人口, 日本又是一个岛国,面积不大,资源缺乏,巨大的生产能力,大部分需要依靠外来资源的进口,所生产的大量工业产品又无法单纯依靠国内市场,这些因素决定了日本只有不断拓展海外市场,才符合国家的经济利益。
与此同时,中国正面对特朗普挑起贸易战的挑战,作为多边贸易体制的获益者和多边贸易立场的支持者,中日双方都受到美国的保护主义和单边主义的冲击,反对美国独断独行的政策,中日双方都有共识,显然这是促使两国提早走在一起的因素,安倍这次访华成行是最好例子。
此外,中日双方都有互补的需求,由于中国市场广阔,日本各界特别是工商界期待早日恢复与中国的正常经贸关系,中国的经济转型升级也需要学习日本的先进科技。因此,经过两国高级官员的多次协商和努力后,相信双方已同意,将历史问题和领土纠纷暂时搁置下来,面对美国压力,以大局为重,加强中日经贸合作和友好关系,正合事宜。
可不是吗?安倍这次访华期间,出席了中日友好条约签订40周年纪念活动,日本又愿意参加中国倡议的“一带一路”的宏伟计划,因此安倍也出席在北京举办首届中日第三方市场合作官民论坛,讨论涵盖交通物流、能源环境、产业升级等多个课题。
所谓“第三方市场合作”是中国首创的国际合作新模式,将中国的优势产能、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和广大发展中国家的发展需求有效对接,这种国际合作新模式已成为共建“一带一路”的重要内容。作为世界第二大、第三大经济体,中日两国关系如果能够进一步深入发展,不仅对两国有利,也将会对世界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贡献,这对美国单边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将是一个沉重的打击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