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如懿传》《延禧攻略》热播 清代皇家御用品到底都长啥样?
- 登载于 中国万象
“金碧辉煌紫禁城,红墙宫里万重门”,宫门之内,皇室生活从来都不缺乏神秘的想象。近年来,随着清宫剧《甄嬛传》、《延禧攻略》、《如懿传》的热播,嫔妃们住过的宫殿、穿戴过的服饰也都相继走红。那么清代皇族御用物品到底都长啥样?宫廷真如我们所想那样无尽奢靡吗?我们又能从还原的真相中汲取哪些营养以鉴今人?这里找到了几件过去深宫之中帝后的御用之物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。
瓷器
瓷器发展至清代,由于康、雍、乾三朝的“盛世”,政治安定、经济繁荣、皇帝的重视,使得瓷器的发展有着非常卓越的成就,珐琅彩瓷就是清代瓷器烧造的一个重要代表。其中,清乾隆御制珐琅彩虞美人题诗碗显得尤为珍贵。这只碗碗身小巧玲珑,珐琅彩画虞美人,花朵盛开,石半掩,蝶萦绕,图案精致;并题有明代进士徐桂的诗句:“迎风似逐歌声起,宿雨那经舞袖垂”,咏虞美人随风起舞的妍姿雅貌。
宝玺
清代皇帝宝玺,内容有两类:一为代表皇权的国宝,二为皇帝收藏和鉴赏用的宝玺。以“方寸世界”映射天地万物、时事万象,通过每方宝玺可以看出清代皇帝的个性,也可以展现当时国家典章制度、社会生活百态以及印章文化 的艺术特色和历史价值。
康熙帝“敬天勤民”檀香木印玺被认为是目前发现的康熙皇帝的最大型、最重要的印玺。这枚印玺上的“敬天勤民”四个字用九叠篆刻印而成,印面呈正方形,边长大约10厘米,印钮是一只兽,线条流畅简洁,身体丰腴、四肢健硕,头部细长,眼睛平视,长着类似猪的口鼻。
康熙帝“敬天勤民”印玺代表了贯穿中国历史的“君权天授”的哲学思想,以及天子作为天命所归的统治者之正统性,是康熙帝作为君主的座右铭。这方印玺康熙年间一直存放于乾清宫,足见其重要性。处于清王朝发展鼎盛时期的康熙、雍正、乾隆皇帝均镌刻有“敬天勤民”的印玺,而雍正、乾隆所制者正是以康熙之玺为蓝本,认为这个座右铭能带来权威和祝福。
寿礼
清皇室在入关之前就非常重视皇帝寿辰,认为皇帝长寿是“大德在身、治国有成”的标志。清代皇帝寿辰称为万寿节,是与元旦、冬至并列的清宫三大节日之一。庆典期间,京城内搭建临时戏台和演出贺寿剧目,各地老人也会获得赏赐,以彰显普天同庆。
2018年10月亮相太原博物馆的故宫博物院专题展《普天同庆──清代万寿盛典展》展示了乾隆、慈禧寿庆的礼仪形式。其中,一件清朝光绪年间的“紫檀座玉石蓬莱仙境”,以“群仙祝寿”为题材,用紫檀木制成“蓬莱仙境”、“洞天福地”、“玉宇瑶池”的形状,描绘了一幅各路神仙从四面八方赶来为西王母祝寿的图景。因其精致细腻的制作手法,吸引了众多民众围观。
每一件极为考究的御用珍品背后都有一个故事,或许我们不仅能看到清宫剧里的那些恩怨情仇,还能一窥清王朝政治体制近三百年的历史变迁。